多年前我還在大學念書時,曾在台北車站附近的一家補習班學過短暫的古典日語。授課的是一位相當年邁,生於大正時代不知道幾年的老師。每次周日上課老師都穿著睡袍,縮成一團地踱步走進課堂,和大家鞠躬,印象中幾個跟隨老老師很久的資深學長姐也會站起來跟老師鞠躬。
老老師編了一本古典日語解讀法,教大家怎麼看日本古文,和用日文念漢文。日本人高中是要學類似我們文言文的東西,但畢竟漢文和日語是兩個不同語系的語言,日本人發展了一套直接解讀漢文的方法,在字下面打勾勾,把字的順序調成正常日語的語順。
像是春眠不覺曉,日文的覺因為是動詞要放在後面,整句變成
春眠暁を覚えず(ず=不)
因為不覺曉的順序在日語便成曉覺不,所以曉字和不字下面打一個レ点,表示先跳過不念,然後再依序往回念。日本高中生一開始要學漢文要先搞清楚順序是甚麼。
台灣人學這個感覺有點脫褲子放屁,可是用日語念漢詩有一種俳句感,覺得就這麼一句,沒頭沒尾的實在很有意境。
春眠暁を覚えず。
是不是有一種坐在和室內,端著一碗抹茶,望向緣廊外櫻花繽紛的意境呢?
比起漢文是學好玩的,日古文就真的很麻煩了。日文自己古文的動詞變化,比現在的五段變化、上一段下一段甚麼的複雜不少,老老師會不厭其煩的像留聲機一樣一直重覆,期勉大家能夠像他一樣記的這麼熟。
我則是從來沒記起來過。
最有趣的是每次講到甚麼東西剛好勾起老老師小時候的回憶,就會一首接著一首唱起日文兒歌,再把歌詞寫在黑板上。
又例如例句講到赤壁賦時,老老師也要趁機請他二二八時期的老朋友,先總統蔣公出場一下,"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多麼好的文章!斗牛不是斗大的牛,蔣介石不一定看得懂,他文章都別人幫他寫的。"
今天偶然想起這家補習班,想想今年老老師大概快破百歲了,上網一查才發現去年老老師因為跌跤後微恙,已經沒有在教了。
大學時代畢竟清閒許多,可以學這些對事業無用之學問。如今無論自己是不是在乎,凡事都難免會想想做這個對事業有沒有幫助,實在是很佩服當年肯學無用之學的自己。
「同學你為什麼不多念點paper,或是教科書呢?」
「可是這樣就不會念一句很有意境的,春眠暁を覚えず。」
「可是這樣就不會念一句很有意境的,春眠暁を覚え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