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雙層語言現象>

有時,你會遇到令人又愛又恨的Diglossia(雙層語言)現象。雙層語言主要是描述在某些地方,會有一種較為正式的語言變體,而一般民間溝通使 用另一種變體。事實上每個語言或多或少都有文言分離的現象,但不會極端到要考慮是先學言還是先學文,一般就是討論口不口語而已。

幾個語言會遇到這樣的抉擇,在歐洲大概以芬蘭語最有名,而全世界最困擾學習者的,莫過於阿拉伯語。現代標準阿拉伯語,也就是Modern Standard Arabic(MSA),起源自可蘭經時代的阿拉伯語,為現在阿拉伯世界各國的官方語言。當你問埃及的官方語言是甚麼?埃及人的答案會是阿拉伯語,您想, 怎麼不是埃及語呢?同學,埃及是阿拉伯國家,埃及語的直系叫科普特語,目前僅殘存在科普特基督教會的禱詞中,若您的專業是埃及學,會需要學。岔題了。

埃及人,會回答埃及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不過這不是他平常講的那種阿拉伯語,而是MSA。他們平常講的是埃及方言,有差嗎?坦白說還差滿多的。埃及方言 格位不用變,但多出些時態。由於阿拉伯帝國當初幅員遼闊,東起波斯灣,西抵大西洋,這麼大一個地方一千年來要講完全一樣的語言也很不 合邏輯,畢竟各自面對的當地民族與列強不一樣,語言會慢慢分道也在情理之中。事實上,埃及人就不是很能聽懂摩洛哥人講的阿拉伯語,甚至連數字的講法都不太 一樣。不過隨著交流越來越多,電視發達,阿拉伯人大概都能夠理解對方方言的特殊講法,特別是埃及方言,因為電視劇的關係,幾乎每個阿拉伯人都聽得懂埃及方 言。
麻煩之處在於,阿拉伯人普遍認為,外國人學阿拉伯語要學MSA才對,學方言是旁門左道。所以現有教材,機構幾乎都是以MSA的教學為主。然後去阿拉伯世界 一旅遊,發現人家根本不講這個。所以之前愛爾蘭語言達人Benny寫了一篇究竟阿拉伯語是先學方言還是先學MSA,他投了方言一票,原因也很簡單,假設你 的目的是溝通,當然會想學大家平常用的那種。”說標準阿拉伯語遊埃及,就像用拉丁語玩法國一樣無稽。”


這樣的言論遭到一些標準語衛道者的批判,不過這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只能說有雙層語言現象的語言都很麻煩。

事實上漢語也曾有雙層語言現象。雖然官話很早就開始嶄露頭角,但一直到清末,官方都沒有以之訂為正音,因此各地講各地的漢語,只要文章”文必秦漢,詩必盛 唐”就好。所以在過去可以說,上層語言為漢文,下層語言為各種當時的漢語。一個傳教士要來中國傳教,和官方文書溝通要用漢文,但傳教本身要看他在那裡傳 教。

最早把官方語言定出並打壓地方語言,並以教育強力推廣的是法國,後來歐洲各國起而效仿,明治時期傳到日本,清末再傳到中國。五四運動最早的構想是將所有方 言白話文化,各地都可以我手寫我口,但是只有北方漢語,因為白話文學時間較長(章回小說、佛經文學),使用人口眾多而較成功,南方各方言的文本集中在戲曲 劇本,或是傳教士用羅馬拼音寫作的文獻裡,當然,更重要的因素是,當時文人仍保有自法國大革命傳承下來的強國思想:一個民族,一種語言,一個國家(un peuple, une langue, une nation)。這樣的概念至今還存在於法國憲法,也因此法國是歐洲少數不承認地區語言的地方,也未簽署歐盟對語言尊重的公約,理由是違反共和國憲法(法 國地區語言以孤立語言巴斯克語以及凱爾特語布列塔尼亞語最為出名。)

回到阿拉伯語,由於我之後待的實驗室supervisor是約旦人,就想說學一點點阿拉伯語。馬上就碰到剛剛講的問題,是學標準還是方言?兩年前我在台北 清真寺上過課,教長說阿拉伯語一定要學標準,因為禱告用這個,旁邊的回族大嬸各個點頭如搗蒜。和回族大嬸上課壓力很大,因為教長隨便問甚麼她們都會。隨便 講到一個字,教長就可以引述可蘭經或是聖訓的章節,然後問大家:”先知穆罕默德當初是怎麼說的呢?”

眾大嬸便al wa hahahah alwa wa al sallam之類的回答,聽得我冷汗直流,好怕教長問我,我都不會,第一堂課就這麼刺激。

今天和我的supervisor見面,討論了之後要做的project,臨走時特地跟他說我考慮學阿拉伯語,目前正在看的埃及方言教科書。

supervisor一翻,
“天哪,這超埃及的,哪有人這樣講話!”我的supervisor說。"你應該先學fusha(標準阿拉伯語)。”supervisor正色道。

阿拉伯人總是這樣,覺得學方言都是旁門左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