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談語言天才>

我在之前工作的醫院曾經陪過外賓擔任翻譯。雖說是翻譯,但不是那種西裝筆挺坐在小房間裡面,戴著耳機對著麥克風的那種即時口譯,而是在外賓旁邊東講一點,西講一點,回答問題那種的翻譯。
我覺得講伴遊可能更合適。
總之因為這種翻譯要求不高,只要講到重點就能賓主盡歡,某次一大團東南亞人士來參訪,我又銜命伴遊。
老闆:"譯師,這次來參訪的有斯里蘭卡的人士,不知道譯師斯里蘭卡話熟嗎?"
斯里蘭卡的語言叫僧伽羅語,當然泰米爾人講他們的語言,還有幾種小小的孤立語在島中央的樣子,不過我想老闆指得應該是僧伽羅語。
"真抱歉耶,我不會。"
不會僧伽羅語真的很抱歉,學了這麼多,怎麼就漏了這麼重要的僧伽羅語了呢,為此我深深感到自責。
雖然我自認語言學得不慢,但要在一兩天內把一個連字都不會寫的語言練到A2,我還是沒辦法。但話說回來,真的有人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語言學好嗎?fluent in 3 months?
最近一個語言非常厲害,做口譯的朋友在外國進修語言,遇到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號稱只學了三個月,就跑來C1的班,讓我的朋友一度無法釋懷。這種心情我很能理解,那種在高速公路上開著跑車兜風,正覺得自己車好,開得也不錯時,"蹭~"的旁邊一輛廠牌都沒看清的車子開過去,心情阿雜(正字:齷齪,本指牙齒緊密)可想而知。
的確有的人語言可以學得又快又好。但我覺得真正的語言天才,也就是語言學習中真正講天份的只有發音而已。每個人嬰兒時期對所有的語音都有一定的敏感度,但漸漸地會只對母語的語音敏感,因為大腦神經元間的連結要有效率的運用,比起長大當語言天才,大腦顯然還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做。總之有的人保留較多對非母語的語音敏感度,有的人較少,這比較沒辦法。不過凡事有利有弊,根據一個語言學家的調查,語言天才(>11個語言)的人手腳都不太靈活,考取駕照的比率也較低。
除了發音以外,有些人對語法掌握較快,記憶力也較好,但這些時間久了都可以克服,只能說有些人腦筋轉得快,剛開始可以學得很快,讓人望塵莫及。但這種事情到了C1 C2後基本上就還好了,因為在高級程度中,學習者要達到的是在情境中的反射,已經不是靠腦筋轉來轉去的那種小聰明了。
但話說回來,發音有天分,語法掌握快和記憶力又好的人的確吃香很多,可以一路飆速到B2,甚至自己看看書就B2了。但是C以上的階段基本上大家都差不多,都要像燉湯一樣慢慢燉,當然有天份的人一路上沒遇到甚麼挫折,比較容易叩關就是了。
不過我們也不要氣餒,因為有天份的人常常會一次學很多語言,自以為很厲害,結果都沒有辦法真的學好。下次你遇到語言學很快的同學,就捧他一下,鼓勵他多學兩個,分散他的精力,拖慢他的速度。畢竟語言學習是結果論,過程是一回事,成果還是比較重要。
當然這樣比來比去還是很累的,我還是喜歡以前藏語老師講的:"學語言又不是只學一輩子,他學那麼快只是因為他上輩子學過了。"
人家上輩子就學了,就不要跟他計較這幾個月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